• 儿童期创伤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三水平元分析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4-03-06

    摘要: 本研究运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系统探讨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及其调节因素。对纳入的66项研究和152个效应量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正相关(r = 0.227)。此外, 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受童年创伤类型、创伤程度、童年创伤的测量工具、性别比例、样本独生子女比例以及文化背景的调节, 但不受网络成瘾类型及测量工具、被试年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收集时间的调节。本研究系统比较了不同类型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厘清了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关系的理论争议, 并为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参考依据。

  • 同步与否:婴儿基本面部表情识别的发展特点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面部表情是通过眼部、口部等肌肉动作传递出来的情绪信号。婴儿对面部表情的正确识别是婴儿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情绪认知的发展。婴儿对基本面部表情识别的发展具有非同步性的特点:对正性效价表情的识别早于负性效价表情, 2个月大的婴儿能辨别出正性效价表情, 4~6个月大时能辨别出不同的负性效价表情; 情绪感知能力的发展早于情绪理解能力, 7个月大的婴儿已初步具备情绪感知能力, 12个月大的婴儿还不能准确区分不同的负性效价表情所表达的情绪意义。婴儿识别表情受到环境和认知因素的双重影响, 反映了基本情绪的激活到情绪图式的形成过程。

  • 儿童期创伤与共情的关系:一项三水平元分析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本研究运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系统探讨儿童期创伤与共情的关系及其调节因素。通过文献检索与筛选, 获得46项研究和352个效应量, 共包含23039名被试。元分析结果发现, 儿童期创伤与共情存在显著负相关(r = 0.076)。儿童期创伤类型存在调节作用, 躯体忽视(r = 0.095)与情感忽视(r = 0.128)均与共情显著负相关, 而躯体虐待(r = 0.005)、情感虐待(r = 0.051)和性虐待(r = 0.058)均与共情相关不显著。共情成分存在调节作用, 在认知共情中, 儿童期创伤与观点采择(r = 0.127)显著负相关, 而与幻想(r = 0.044)相关不显著; 在情感共情中, 儿童期创伤与共情关注(r = 0.148)显著负相关, 而与个人痛苦(r = 0.153)显著正相关。本研究首次系统比较了不同类型儿童期创伤与共情的关系以及儿童期创伤在共情各成分上的效应, 并提出了培养共情的建议。

  • 价值导向的注意刷新及其机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人们能够优先处理工作记忆中更有价值的信息, 可能是因为人们在工作记忆维持阶段优先刷新了这些信息。那么, 人们是如何优先刷新这些信息的呢?本文通过价值导向的记忆范式操纵信息的价值, 结合点探测任务(实验1和实验2)和空白屏范式(实验3)考察了价值导向的注意刷新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高价值项目的记忆成绩优于低价值项目; (2)不论项目是同时还是继时呈现, 相比低价值项目, 高价值项目对应位置的点探测反应时显著更快; (3)相比低价值项目, 被试在高价值项目对应位置的注视频率显著更高。上述结果表明, 价值能够引导注意刷新; 价值导向的注意刷新可能是通过增加高价值信息的刷新频率来实现的。

  • 可操作物体识别过程中的两种操作动作表征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 视觉背侧通路中的背侧−背侧通路和腹侧−背侧通路分别表征与物体相关的抓握和使用动作, 形成结构性和功能性操作动作表征。这两种操作动作表征在神经基础、激活条件、时间进程, 以及与长时记忆的联系方面都存在差异, 并且共同参与到可操作物体的识别过程中。关于结构性和功能性操作动作表征的研究不仅证明了操作动作信息对于可操作物体识别的重要性, 而且对于深入研究物体如何在大脑中表征具有重要意义。

  • 主动控制感的测量及认知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主动控制感指预计动作和实际感觉反馈匹配会产生一种控制自己动作、作用于环境的主观体验, 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文系统介绍主动控制感的测量方式, 尤其是主动动作的时间压缩效应这一内隐手段; 并从主观意识、动作的发生方式和动作结果特征三个方面探讨主动控制感的影响因素。基于动作的比较器模型, 解释主动控制感的产生原因; 并提供了主动控制感的认知神经脑机制的证据, 强调额叶和顶叶在主动控制感中的作用。未来研究应该更加注重外显与内隐测量的一致性, 特殊群体以及主动控制感的脑网络研究。

  • 触觉二维图像识别的认知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触觉二维图像可以辅助视觉受损人群, 将视觉信息转化为触觉信息, 从而感知外部世界。触觉二维图像的识别可能是通过触觉信息在大脑中进行“视觉转化”的方式而完成, 并且会受到图形的几何特征、视角与透视、视觉经验、视觉表象能力、触觉探索过程、训练以及年龄的影响。探索触觉二维图像识别的认知神经机制, 对于触觉二维图像设计的改进和可用性的提高, 具有重要意义。

  • 对威胁刺激的碰撞时间估计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对靠近运动刺激的碰撞时间(time-to-collision, TTC)估计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为了解释个体如何进行TTC估计, 研究者提出了结构主义理论、生态光学理论和tau理论等, 也考察了影响TTC估计的部分因素。近年的研究通过比较个体对威胁刺激和非威胁刺激的TTC估计, 考察了刺激的情绪相关属性对TTC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比于自然非威胁刺激(如兔子等图片), 个体会低估自然威胁刺激(如蛇等图片)的TTC, 但这种TTC的低估在社会威胁刺激(如愤怒面孔图片)上有时很小甚至不显著。个体低估TTC可能存在三种原因:(1)个体对威胁刺激具有特异性反应; (2)威胁刺激具有较高的情绪唤醒度; (3)个体对威胁刺激具有心理距离更近和运动速度更快的知觉偏差。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考察在社会威胁刺激上表现出的TTC低估效应不稳定的原因; 探索威胁刺激TTC估计中的自主生理反应和神经机制;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威胁刺激TTC估计的研究; 在实验设计中考虑性别和人格特质等个体因素的影响。

  • 主动控制感在大脑表征中的时空标记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主动控制感是主动动作过程中产生的控制自身动作, 进而控制外部环境的主观体验。构成动作主动控制感的核心要素是主观意图与结果反馈。本研究试图通过操控这两个核心要素的不同属性, 借助脑磁图等技术, 探寻主动控制感在大脑额-顶为主的脑网络中前-后馈的作用方式及时空特异性标记, 并建构新的认知神经理论模型。这将有利于理解人类动作的产生及后效、为相关精神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客观的参照标准。

  • 触觉二维图像识别中2D-3D空间信息转换的认知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可触摸的触觉二维图像是视觉障碍人群获取图像信息的重要方式。目前大多数触觉二维图像都是直接由视觉二维图像转化为的可触摸线条图。在视觉二维图像中, 通常运用透视和视角等视觉原理将三维空间关系转换为二维平面关系。视觉系统经过长期大量知觉学习, 习得了这种二维到三维的映射关系。但是触觉识别二维图像时, 触觉系统如何建立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的映射, 目前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影响触觉识别二维图像中二维-三维空间信息转换的视觉因素主要有透视、视角、遮挡、纹理梯度和镂空, 直接将视觉二维图像转化为的触觉二维图像时, 图像中包含的上述视觉因素通常会干扰触觉识别。结合已有研究, 试图提出“双表象加工模型”来解释触摸二维图像时二维到三维空间信息转换的认知机制。该模型认为触觉识别二维图像依赖于两个表象系统的整合, 即物体表象系统(涉及物体的大小、形状和纹理)与空间表象系统(涉及物体的空间关系、透视和视角)。两种表象系统的信息最终进行整合, 在物体表象和空间表象成功匹配的基础上建立二维图像与三维空间之间的映射, 通达长时记忆中的三维物体表征。双表象加工模型将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触知觉的认知机制, 也将为触觉二维图像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